Mary-And-Max-2009-Cd-Cover-7927.jpg  

 

  這是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導演亞當艾利特第四部黏土動畫作品,改編自真實故事,日舞影展開幕片,法國安錫動畫影展最佳影片,東妮克莉蒂、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參與配音演出。

  這部片並沒有強大的3D特效,也沒有炫麗的色彩,有的是一點一滴需要非常謹慎小心的黏土停格動畫技巧,還有細膩溫柔的劇情,在黑白的色彩下,強烈的孤獨感襲來。

 

mary-and-max12.jpg  

 

  8歲的瑪麗住在墨爾本,腦子裡總是裝著不知從哪裡來的怪想法,爸爸在做伯爵茶包工廠工作,她的夢想就是長大要嫁給「伯爵」!住在小鎮上沒有朋友的她,某天從郵局的電話簿撕了一角,她寫信給紙上不知名的麥斯先生,想要問他滿腦子奇奇怪怪的問題。終於她接到了愛吃巧克力、為自閉症所苦的44歲的麥斯先生的回信,開始一段奇妙的筆友情緣,也改變了兩個寂寞心靈的一生。 (文字節選自開眼電影巧克力情緣劇情簡介)

 

MaryMax03.jpeg  

 

  Mary的媽媽是一名酗酒成性、不負責任的母親,小小的Mary沒有兄弟姊妹,在學校也不受到同學的喜愛,Mary的腦子常常在想一些奇妙又可愛的小事情,有一天他在郵局的電話簿裡隨意的撕了一角,就此展開他與Max的巧克力情緣。

  住在紐約的Max是一名Asperger症候群患者(一種自閉症),他無法分辨人類的喜怒哀樂,他只有一個朋友,只不過那是虛構的、他自己想像出來的。

2rm2txe.png

 

  「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有真正處於一個人的狀態,因為老天爺還賜給我們選擇朋友的機會。」Mary and Max就是這麼一部令人強烈感受到寂寞感的動畫。故事中他們原是素未謀面的人,年齡相差超過30歲,距離遠超過半顆地球,但他們彼此藉由信件的往返,訴說著自己的遭遇。用著自己的眼光,解答對方的煩惱。

 

        每個人在小時候、求學階段、婚姻、甚至老死,儘管經過了再悲慘的際遇,到最終,我們都不可能是一個人,人們必須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及陪伴,心靈上才能夠得到慰藉及成長,我們要必須要學著愛人、被愛,以及試著排解自己的傷心。

 

         Mary and Max的敘事方法,讓我想到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影片中的對白設計讓人能夠會心一笑,且呼應生活,電影使用了非常灰諧的手法來描寫這些對於成人看來也許也過於苦澀的議題。而這種黑色幽默手法很難讓我不聯想到一些比較黑暗的故事走向,例如:Mary的爸媽可能會死於一些幽默卻不著痕跡的方法。而最後,原以為到幸福的Mary也與戴米恩離異,而Mary甚至沒發現戴米恩的離去。

  18.png  

(瑪莉的老公,戴米恩,是他的鄰居)

  

 

         Max發現後來他捏造的心靈朋友也不告而別,也許虛擬的慰藉並不如真實的朋友來得能夠撫慰人心。片中心靈醫師雖然從未說到任何話,不過對於Max,心靈醫師的話卻無形給了他許多真實人生上的支柱,例如:心靈醫生對Max說:「友情不是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心的交流。」也讓Max深刻的體悟到,Mary才是他心中最渴望的朋友。

  

 

        而在一開始,意氣風發的MaryMax作為他論文的研究對象並準備大量出書時,Max是非常生氣的,認為他們之間的友情不應該變成這樣,他憤怒與失望交錯,並且將打字機代表MaryM給拆了下來寄給Mary以示他的憤怒。而他們兩個也因為失去彼此的支柱,生活也沒有了動力,Mary好像也漸漸步入母親的後塵。在故事的最後,Max因為一句乞丐所說的Sorry,他好像突然懂了,懂得甚麼叫做寬恕。Max寬恕了Mary也寬恕了自己,  Max學會了微笑,並且願意與Mary重修舊好。

 

 

        這部片的時間設定在1970年代,他們兩個彼此之間僅靠書信往返的聯繫,更能凸顯這段友情對於MaryMax的重要。而結局更是令人傷感以及震撼,但對於Mary,那片貼滿信件的牆,也證明了他並不孤獨。

 

 

God gave us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ETHEL MUMFORD.

上天給我們親屬,卻也感謝他給我們選擇朋友的機會。

片尾最後的這句話也給這部動畫上了最好的註解。

 

 

  看完這部片雖然覺得結局有點令人扼腕,但不得不說這也是在我心中最棒的安排。這部片雖然詼諧又使用了黑色幽默手法,但是在看的同時卻會帶給自己一種強烈的孤獨感。也許我們也一直想要被治癒甚麼,或是尋找自我,但是當你漸漸認清自己並不是完美的,你會發現,孤獨是一個人類個體必然經過的階段,或是不斷。

 

arrow
arrow

    ju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